2)第七十六章 裹挟的另一种方式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音的缇骑,化整为零,扮作贫苦百姓,悄悄跟在分田队伍后面。

  等分过田地,就传流言说:“田地、房屋的主人都在城里面,他们要是回来,分的东西都得还回去,还得被他们报复,怕是有性命之忧啊。”

  如此五日,范阳县周边的田地是分完了,可那些贫苦百姓一个个的心情复杂。分到田产的欣喜,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可要是退回去,真的甘心吗?那些田产都是命根子啊,全家老小能指着它活命。退了田地,继续给人做牛做马,那些贵人老爷就能放过他们了?

  不知道啊。

  逃难去当流民吗?

  要是那些贵人老爷回不来就好了。

  越来越多人的心思浮动。

  财帛动人心啊,特别是,已经揣到怀里的资财,怎能再拿出去呢?不甘心啊!

  刘襄利用的就是这股不甘心的劲。

  趁着流言发作,趁着人心浮动,刘襄下令招兵。

  还是分田的队伍,还是传流言的缇骑。

  分田的变成了招兵的,传流言的还在传流言。这次的流言变成了鼓动百姓攻打县城。

  “杀了那帮豪强地主,田地就是自己的田地,屋子就是自己的屋子。不用去逃难,不用给人做牛马。种粟种麦,吃饱穿暖。”

  这种话,听起来真有道理,首先分到田产屋子的这帮人,原本就是胆大不安分的,恶念一起,杀心难耐啊。

  投军的人很多,非常多,比刘襄预计的还要多。

  招兵期间,还找到了一批与城中百姓相识的宗亲顾旧,被越骑护送着,每日去范阳城下喊话,述说城外分田之事,扰乱城里人心。刘襄真心希望城里的世家豪强之人,能出城作战。

  可惜,城中虽然起了骚乱,但城门依旧紧闭。

  转眼之间,三天已过,三万多青壮投军,录入黄册的人太忙了,这段时间就没休息过,累瘫了好几个。

  刘襄把这些青壮跟营中原有的一万民夫一起整编,每百人为一队,由护军营一个什管束,老兵多的要管两队。

  一共组成了四万五千多人的步兵军团。

  刘襄觉得,这支部队,肯定能打得过黄巾军。别的就不要指望了,两极分化太严重了,三千铁甲步兵,带着四万多手拿木枪的青壮,很难评估它的战力啊。

  营中三万流民也重新整编了一下,每千人为一队,由一伍缇骑管束,只要能跟随行军,壮壮声势就行。

  刘襄在中军大帐查看新兵黄册,识字的人太少,写得又比较乱,他看着费劲,有些还得他重新撰写。

  严纲在旁边的条案上帮忙。

  “将军,何必这样麻烦,只需将军下令,我军甲士自能攻陷范阳,带着这些累赘,反而束手束脚。”

  刘襄也知道,现在军中人数众多,可战力并没有提高。

  他拿过几块竹简,一边书写一边说道:“方城、涿县、遒国、故安、范阳、北新城,一个一个的强攻硬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要用多少尸体才能铺上城墙?损失太大了。”

  严纲犹豫了一下,最后也没开口说话。

  刘襄猜到了他的想法,开口问道:“你可是怀疑,我要用这些青壮消耗敌军?”

  “不敢。”严纲出身寒微,对底层百姓还是很同情的,可他又不知道该不该劝谏。

  刘襄笑了,解释道:“当人群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威势,自己人会莫名其妙的有种安全感,他们的胆子会变得很大。

  而敌人则会产生恐惧感,会变得退缩。城中不是百战老兵,他们扛不住这种威压的。”

  两人正在闲聊,有缇骑来报:“启禀将军,都尉王兴急报,涿县兵马出城立营,我军无法攻破。”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