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无不胜的缘由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需要教育。

  当然,这事不着急,先把那些俘虏弄明白,把军事捋顺了,其他的,自然就平顺了。

  第二天,忙碌的甄选俘虏就开始了。

  来到舒县以后,两次作战,总计俘虏八万一千人。把所有世家豪强子弟剔除出去以后,余下七万六千多人。

  承诺战事结束之后,给他们分田分地,人心一下子就拉过来了。

  用分田拉拢底层百姓,是刘襄百试百灵的好办法,他能走到这一步,就是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黔首小民,把他抬起来的。

  这些人不识字,没学问,圣人文章、兵法韬略,他们一概不知道,

  但他们能分得清谁对他们好,他们知恩图报。

  他们,才是这个天下最大的一股力量。

  世家传承了多少多少年,掌握了多么高深的学问,出了多少惊才绝艳的名士。

  豪强占了多少多少土地,积累了多大的财富,有多大的威望,手下有多少私兵。

  宗贼有多少支脉,能拉拢多少人口。

  这些,在以千万为计量单位的底层百姓面前,什么都不是。

  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力量,才让那么多牛鬼蛇神,把他们逼得吃不饱饭、卖儿卖女、与人为奴。

  刘襄当然不会弄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主义,那个运动,不实际,汉代的生产力,玩不了近代的那些社会结构。

  种什么庄稼吃什么饭,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他只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点点的见识,更加的了解百姓的力量,也更能调动这股力量,且愿意回馈百姓。

  仅此而已!

  他其实并没有多智近妖的谋略,也没有心沉如海的城府,他之所以百战百胜,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把利益分给了麾下的百姓,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所以从这些百姓之中选出来的兵卒,各个悍不畏死。

  他们为刘襄作战,也为自己作战。

  就这么一仗一仗的胜过来,慢慢的就成了百战精锐。

  这就是安平军战无不胜的原因所在。

  刘襄对此有清楚的认知。

  给百姓分田,从世家豪强那里夺取利益,然后再分给百姓,这是他的根基,也是他一直贯彻的路径。

  即便成了皇帝,也没停过。

  他不怕那些世家豪强反叛,他拥有最强大的后盾。

  「子龙怕战力薄弱?」刘襄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正在挑选兵卒的各处营地,转头对赵云说道:「这些人,都会成为朕的力量,想要多少战兵,朕就能拉起多少的军队。」

  这话赵云信,因为他经历过这种事情,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拉起来好几万大军的事,陛下十几岁的时候就干过。

  所以他非常认真的回答:「陛下去哪,臣就去哪,陛下只带骑兵北上的主意,臣是不会同意的。」

  刘襄撇了撇嘴,亲信就是这点不好,太了解自己了。

  舒县距离淮水防线三百余里,骑兵袭扰是最快的打法,带着步卒过去,光行军就得八九天,还不能灵活的快速穿插,只能一步一步的打呆仗。

  「挑选两万六千战兵吧,留高顺带领陷阵营和一万新兵驻守舒县,调一半金吾卫甲士,负责统管其余新兵,随我北上。剩下的五万人,充做民夫,现在就开始打造船只和浮桥的零件,以便于后续的渡江作战。此事,你来安排。」

  「唯。」

  「听说城中有两个大才,叫做周瑜和鲁肃,明天带来见朕。」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