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九章 第三次劝进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以慰宗庙乃顾之怀,下以释普天倾首之望,则所谓生繁华于枯荑,育丰肌于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

  乞请大司马登极大宝,臣等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

  谨上。”

  表奏之后还附带了一千六百二十五人的具名。

  光这份名单就用了四卷竹简,有各地的太守、刺史、县令,也有在野的士子。前两个月涉桉被抓的士人家族,全都有人在这份名单之内。

  这些人的劝进表章装了一辆大车,正停在中央官署的院子里面。

  刘襄不着急看那些劝进表,不过是些歌功颂德的言辞罢了,让诸葛瑾带着秘书丞的人过一遍就行。

  他看着立在殿中的荀或,明白这是荀文若对自己想要清洗士族的反击。

  。

  已经走到理念相驳的地步了吗?

  “退朝吧,文若随我去书房。”刘襄确实在等士人集团的劝进,今天等到了,他却有点意兴阑珊。

  “请大司马登基!”上朝的中枢官吏躬身行礼,附议劝进之举。

  “容我细细思之,退下吧。”

  朝会散去,刘襄带着荀或走向偏殿的书房,半开玩笑般的问道:“我要当皇帝了,文若想当什么官?”

  荀或拢着袖子,微笑着说道:“吾想致仕,田园风光,悠游林下,心向往之。”

  刘襄回头看了他一眼,这是个志向远大,有政治抱负的,现在为了维护世家子弟,搞出来的动静不小,怕自己忌惮,所以起了归隐山林之心了吗?

  微微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文若此举,让我进退两难呀。”

  为难的不是荀或要致仕,而是那些被抓进牢房的士族子弟,他不想放掉那些人。

  停下脚步,看着烈日之下的广场,轻声说道:“我听过一首诗,其言,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文若觉得这诗怎么样?”

  荀或知道这是话里有话,农夫和公子王孙,其所思所想皆不相同,主公体恤黔首,厌恶士人,这诗是在说世家大族与庶民对立,而主公选择庇护百姓。

  他不是苛待百姓的人,也知道有些世家子弟没干什么人事,可这次的清洗若不阻止,波及的范围太大了,退不得。

  只能装傻充愣,回避话题:“春末以来,三月不雨,旱情很是严重,虽说年初之时主公已经安排了抗旱事宜,可秋收必然大幅减产,请主公下令,减免旱灾波及之地的赋税。”

  旱情最重的是关中平原,其次是并州,好在其他州郡多多少少下了点雨,青、徐、幽、冀等地的水资源还算丰富,水利工程也没少费力气,灌既沟渠以及水井还算得用。

  大部分地方的水田对旱情的抵抗能力比旱田要高不少,各处的常平仓也存储了不少的粮食,遍及领地的大饥荒不会出现。

  但之前的话题是在说旱灾的事情吗?

  刘襄差点被气笑了,好你个荀文若,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滑头了?这不是你的风格呀!

  “旱灾之事早有安排,文若何必顾左右而言其他?你知道我的意思,又何必装傻?我跟世家大族没有私怨,只是他们不事生产,人数太多了,百姓负担不起的。”

  他转过头来,目光灼灼的盯着荀或:“我想结束乱世,文若也想结束乱世,可荡平混乱,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恶名,我愿一力承担!”

  汉末龙襄

  釜中囚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