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九章 上策虽好 我不想选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退为进?”

  袁绍念叨着这个词,心中极为不甘。

  逢纪继续相劝:“毒蛇噬手,壮士断腕!主公,当速做决断。”

  退入江东容易,想回来可就难了,袁绍不甘心呐。

  “吾尚有六万大军,难道不堪一战吗?”他扫视着一众属下。

  淳于琼是他的死忠,自洛阳就发誓追随,上前一步,抱拳请命:“主公,某愿率军死战,胆敢犯境之人,必斩其首级,以彰我军军威!”

  袁绍很欣慰,可还没等他出言赞赏,郭图就先说话了:

  “淳于将军此言差矣,陈王虽勇,其部战力羸弱,击败不难。袁公路久战疲惫,退之易也。可骠骑将军刘宜程呢?淳于将军可有信心挡住他的兵锋?”

  说完面向袁绍,揖手行礼,劝谏道:“敌军多路而来,绝不可硬拼,此处已为死地,留不得啊,望主公早下决断!”

  袁绍强压怒火,朗声说道:“如今只有陈王刘宠陈兵边界,刘宜程、袁公路尚未发兵,诸位当思考如何让他们罢兵息战,而不是劝我未战先逃!”

  不战而逃,畏敌如鼠的名声可不好听,他不想背上这种污名。

  而退去江东,真的是好办法吗?

  他扫视着一众属下,这些人有多少愿意跟自己走呢?就算他们愿意,他们背后的家族,又有几个愿意举族搬迁呢?

  他也是士族出身,非常清楚士族的生存之道,谁占了他们的家乡,他们就会投资谁,永远站在胜利者的一边,如此,才能让家族绵延不绝。

  想要带着麾下的士族一起走,要么让他们看到生存危机,要么就得许给他们更大的利益。

  退走真的能保存实力吗?袁绍很怀疑。

  他的根基是汝南袁氏的名望,有此名望便能聚拢士族。

  未战先逃,名望必然折损,丢土失地,麾下士族必然星散。

  如何反攻?

  拿什么打回来?

  “吾非怯懦之辈,尚未接战,怎可言败?诸位,当与我同心协力,击退敌军才是,不可再说退却之言。”袁绍坚定信念,不能就这么退走。

  陈硅也是不想去江东的,他家在徐州,人脉在中原,过了江,就是寄人篱下,那种日子可不好过。

  “启禀主公,拖住公路不难,只需联络曹孟德陈兵汝南边界,再让刘九江、周丹阳出兵庐江边界即可。难在如何才能打消刘骠骑的发兵之心。”

  嗯,这才是幕僚该有的态度,袁绍满意的抚了下胡须,顺着陈硅的话题分析道:

  “那刘宜程曾与我结盟,是为取青州之地。后来,不知袁公路许了什么好处,其两次出兵,都是为了给袁公路解围,并未大肆侵吞州郡,意图非常明显,不愿死战,不想消耗兵力。”

  “主公,据探子回报,那刘宜程已经收了陈王等人的礼,发兵在即,不可存侥幸之心,需早做准备啊。”

  逢纪是真心不看好留在沛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