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九章 行军途中决定未来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机器,要靠碾压、砸打脱粒,一压一股浆,一砸一股水,全得浪费了。

  只能煮麦饭吃,麦饭非常粗粝。

  稻米也没法去壳,汉朝去稻壳就靠舂米,舂米就是一个T字形的木头往石窝里砸,今年的新稻,砸几下就成浆糊了。

  米饭里面带着米糠稻壳。

  这日子没法过了!

  可所有人吃的都是这种东西,刘襄不想例外,特别是在军中。不能同甘共苦,怎么得军心?没有军心,他会死得很惨。

  不是他小题大做,正史里面,真的有军队因为麦饭粗粝,就造反了。

  就是对不起喉咙和肚子了。

  有些苦,必须得吃。

  果然不能提这个,一想这个他就满心的怨气,由此可见,军中怨气也小不了,他只能以身作则。

  收回跑歪的思绪,辽东补给的事情,是个大难题。就算挺过了今年,开发不够,本地产粮不足,这里的驻军也会成为他的负担。

  必须解决军队在本地就食的问题。今年也必须在这里找到食物,大量的能储存的食物。

  刘襄造了一年的反,都开始有思维惯性了,没有就去抢,这个想法自然而然的出现在脑海里。

  第二个念头,就是抢谁?

  世家豪强和胡人,除了他们也没别的选择了。

  抢粮,屯粮,然后军屯。

  他下定决心,辽东四郡就这么办了。用世家豪强和胡人的物资,供养军队就地屯田,军屯成功就能掌控这片土地,后续再移民开发,就能进入良性循环,这里就被彻底盘活了。

  现在和未来,他都要,所以有些人就得倒霉。这种事,不能明着干,他现在不造反了,不能亲自下场抢劫。又得劳烦周仓和黑山军了,反正他们是黄巾余孽,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多一项罪名而已,无所谓了。

  想通此事,心里松快多了。

  还有乐浪郡的问题,现在已经九月,等拿下三郡之地,天就该冷了,他可不想大冬天的攻进朝鲜半岛。

  先放一放吧,现在还没到大航海时代,半岛就是个笼子,他们跑不了,等辽东安定,一路偏师就能拿下他们。

  刘襄还得留下一部战力,这是七月就做好的规划,丘力居该解决了,他不会允许在自己的地盘之上,有个十多万人的独立势力存在。

  再有一个月草原就冷了,丘力居也该回来了。

  如果顺利的劫掠了鲜卑各部,阎柔会分给他非常多的战利品,拖慢他的速度,分散他的兵力,降低他的戒心。

  方便安平军一击致命。

  如果不顺利,那他当然损兵折将,正好趁虚而入。

  在丘力居与阎柔合兵的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定了。

  刘襄在思索未来,认真的考虑着每一步的规划,时而皱眉,时而叹息。

  赵云和史阿立在两边护卫,见他如此,虽然担心却也不敢打扰。

  崔奕没这种顾虑,他以为刘襄在担心玄菟人的阴谋,就过来劝解:“主公不必忧心,那些兔子就只有千把人的骑兵,找不到就不找了,某带着骁骑冲上去,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用铁骑给他趟平了。”

  虽然他提醒刘襄注意敌人藏起来的骑兵,可见主公如此忧心,他又决定亲自去试探试探,既然投了主公,就是要分忧解难的,干吃饭不干活可不行?

  赵云原本就想劝解的,他见过刘襄虚弱的样子,知道主公的身体可不好,怕他忧思过度,只是不敢打断主公的思绪。

  现在崔奕开口了,赵云也跟着劝解:“某听过一句话,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主公不可忧思过度,前方但有坎坷阻碍,某等皆愿为主公平之,即便刀斧加身,性命不保,亦不悔也。”

  史阿也跟着开口:“主公,某也如此。”

  刘襄笑了,摆摆手说道:“吾非是忧心玄菟郡的兵马,他们的骑兵藏不藏的无所谓,前边有周元福等着他们呢。诸位的心意,吾已知晓,前途漫漫,吾等携手共进吧。”

  “愿随主公骥尾。”

  君臣相得的画面,却让一旁的关羽有些伤感。

  难道自己就这样一直随军,就为了砍人头赚钱?

  这有什么出息?

  他也是想过跨马持刀,搏取出身的,可主公死在与安平军对战的战场之上,虽说沙场无私仇,可投奔刘襄,毕竟有违忠义之道。

  他很迷茫。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