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章 还是华夏的好_我真不是个海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器很贵,不是一般人能戴得起来的,能佩戴起银器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随着元朝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高,银器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家中。

  越来越多百姓开始效仿贵族戴起了银镯子,银发簪,家中用起了银筷子,银盘子等,一时间使用和佩戴银器成为一种潮流。

  银和黄金一样,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华夏已经有4000年的使用历史,银作为一种贵金属,有个很好的优点,那就是抗氧化性强和持久性。

  所以体质好的人越戴越亮,体质弱的人越戴越暗,发黑。

  古人常常利用银针来检验食物里面是不是被下了毒,如果银针发黑了就说明食物被下毒了。

  所以如果使用纯银制作的食盘,酒壶,筷子,碗之类的,那有人下毒就可以轻易地看出来。

  而且有人试过将食物放在银盘里比放在普通盘子,银盘子内的食物保存的时间更长,这是因为白银的杀菌能力强。

  林加德觉得这才是华夏人愿意使用银器最关键的原因,漂亮只是锦上添花。

  不仅如此,元朝的佛文化盛行,而银作为佛教七宝之一,传说佩戴银制品可以辟邪和排除体内的胎毒。

  而且受伤的话如果有佩戴银器,伤口能更快愈合,这是因为银制品可以围绕人体一定的范围产生磁场,释放银离子,对人体起保健,杀菌作用。

  而不懂这些的古人认为是神佛给予信徒的礼物,所以在生活中广泛运用。

  随着元朝的银文化的不断发展,银器得到爆发式增长,银制品被广泛运用在生活中,出现了以银为原材料的酒器,餐具等日常用品。

  而元朝的女子也很喜欢佩戴银镯子,银簪子等一系列的银饰品。

  元朝出土的文物中,大量的银制品被完好保存下来,例如贵族们饮用的酒杯,酒壶,这些大都是银制品。

  不仅如此,还出土了银制的法器。可见,元朝的银器应用广泛。

  但其实,银器在元朝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日用品,装饰品,同时也是元朝文化的承载体,人们在银器上雕刻出具有元朝特色的纹样。

  例如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色的马,狼这些动物纹样,具有汉文化特色的牡丹花,菊花等植物纹样,两种文化互相交融,形成具有元朝特色的银制品。

  加上当时元朝盛行佛学,在银器上不仅有银制的法器,还出现专属于佛教的几何纹样。

  不仅如此,元朝的银器设计开始向复杂化方向发展,以镂雕花纹为主,显示出银匠高超的手艺。

  元朝虽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出土银器不多。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生产的银器饰品不少。

  甚至统治者还特意设置了一个专门管理和制作银器的部门叫金银器盒提举司,专门为皇族和贵族的提供和制作银器。

  不仅如此,民间还出现了一个打制银器的职业,叫银匠师,这些银匠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

  华夏的银器文化起步比较晚,发展十分缓慢,不像青铜器一样早在商周就被统治者所重视,一直到汉朝时候,统治者才看到了银器的美,进行简单开采。

  后来国家出现割据,战乱,银的开采逐渐变得缓慢或者被下令停止。

  毕竟银器不像青铜器一样可以作为刀剑,银器只是一种装饰品,实用性并不是很强。

  比起浪费人力开采银,统治者更加想要开采更多的铜,铁,用来打仗。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