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五章 微妙的朝议_大唐万户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及五更,轰隆隆的鼓声便在长安城内响起,虽然这第五次早朝,但长安的百姓们依然感到无比振奋,他们一样随鼓而起,开始了新的一天。

  希望!就在鼓声中催发,饱经忧患的大唐臣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一个新的君王,一个新的时代就由这勤政的鼓声拉开了序幕。

  大街上已经熙熙攘攘,一辆辆的马车井然有序地在朱雀大街上穿行,和前朝一样,一盏橘红色的灯笼挂在车旁,显示主人的官衔及姓名,仿佛一颗颗飘荡在晨雾中的闪烁的星星。

  在明德门前却积压了大量的马车,这些都是赶回长安的逃难人,有的刚刚赶到,而有的已经在外苦候一夜,每一个人都伸长了脖子,焦急地等待着上朝官员们走完,一些心急的,已经遣家人先步行回去看看,但更多的却是互相埋怨,不该匆忙逃离长安,也不知现在家里的情况如何了?

  上朝的马车有的从朱雀门进入皇城,直接去衙门处理公务,但五品以上的执事官却绕道去了丹凤门,准备参加早朝,按新定的朝规,每月一大朝,七品以上的在京官员,无论虚官实官皆要到含元殿朝觐皇上,七日一中朝,五品以上的执事官入朝议事,三日一小朝,仅限于各部郎中、少卿以上实权官在紫辰殿决策天下大事,当然,在没有朝会的时间里,每天早晨都要召开内阁联席会议,由皇上和各相国碰头。安排一天的政务。

  但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故每日都有朝会,此刻,东天已经彩霞初现,霞光穿破云层,将大明宫染上了一层绚丽地紫红色。

  台阶下三三两两的朝臣们聚在一起,议论着今日的朝会,早在三天前,殿中监已经下发了每日朝议的内容。但在前三日朝会所商议的内容都是朝纲方面的安排、制定规则、调动人事等等,最大之事便是册封皇长子李适为太子,册封太子母沈珍珠为皇后,而从今天开始,朝会将讨论具体的政务。

  “李相国!”了上去,苗晋卿原是吏部郎中,因天宝六年的科举作弊案被贬黜出京。天宝十一年又被调回京当了户部地度支郎中,杨暄死后,他便被李清提拔为户部侍郎兼太府寺卿。

  由于安禄山占据洛阳,致使漕运不畅,江淮钱粮无法解押入京,关中的粮价也迟迟无法降下来,现在仍然是斗米八百文。长安有官方赈粥还稍好一些,在受兵灾最严重的华阴县已出现饿死人的灾情,涌向长安的难民潮开始形成。

  李清早在三天前就着令户部写出关于目前的财政状况的报告,苗晋卿汇集了户部、太府寺、御史台等各部门地调查资料,在昨晚连夜写成了奏折,今日将拿到朝会上商讨。

  李清刚下马车,就有好几个朝官准备迎上去,现在百废待兴。调动升迁的机会也多,尤其是杨国忠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