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你不去写两句?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能给我们指引迷津!”

  苏辂这不是信口胡来,杜甫确实写过论诗诗,比如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开创新诗风,结果被当世的人逼逼赖赖,杜甫就来了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到了清朝,赵翼对这种论诗方式很感兴趣,对着写了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还把自己喜欢的诗人词人挨个评价了一遍,把以诗论诗这种文学评论方式发扬光大。

  张方平的注意力起初还放在墙上的诗文上,听苏辂这么一提,马上意动不已。

  以诗论诗,妙啊!

  他怎么没想到这点?

  简直枉为杜甫铁粉!

  张方平这次没犹豫,直接应道:“行,我记下了。”

  苏辂见张方平回答得这么爽快,反而有点不适应。他奇怪地看了张方平一眼,感觉再待下去可能会遭遇什么可怕的事!

  苏辂赶紧脚底抹油,跑到他堂哥苏轼身边说道:“我刚才想起上回听过一句很适合杜工部的诗,等我写来给你们看看!”

  苏轼已经写完一首绝句,听说苏辂又“听过”一句诗,立刻把笔递给他。

  他还记得苏辂在他新婚之夜说的那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虽然只那么一句,但读来就是让他觉得倍感喜爱。

  写这句诗的人一定是他的知己!

  苏轼很期待苏辂即将要写的诗。

  苏辂接过笔,在墙上挥毫疾书。

  苏洵、苏辙都跟着苏轼看了过来,连张方平都走到了他们身后,齐齐围观苏辂那略带稚气的字。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张方平读了此句,只觉心中巨震。

  他被贬滁州时越发喜欢读杜甫的诗,而且越读越觉得自己与杜甫的境遇十分相似。

  好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好一个赋到沧桑句便工!

  苏轼也觉得这两句写得很贴切,他转头问苏辂:“可记得全诗?”

  苏辂把笔还给苏轼,连连摇头表示没有。

  开玩笑,把全诗写出来可就对不上号了!

  人家全诗的名字叫《题元遗山集》,是赵翼评价元好问的,他这不是搬运一下给这次杜甫草堂重建工作增光添彩吗?

  苏辂强烈谴责苏轼这种动不动要人全诗的坏习惯!

  张方平听了他们的对话,也没再多问,只好奇苏辂上哪听来这么多闻所未闻的好句。

  上回苏辂随口说了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时他没好细问,结果至今还没找到出处。

  其他人见张方平立在苏轼他们身后,也跟着过来凑热闹。

  等把苏轼他们的诗和苏辂题的那句“赋到沧桑句便工”看完,都有些怀疑人生。

  这些后生都这么莽的吗?

  他们很想悄悄把刚题的诗擦掉!

  摆在一起作对比实在太惨烈了!

  苏轼他们压住了场子,张方平自然很开心,这可都是他看中的人才。他们表现好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