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四章 痛批袁崇焕_御极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部尚书黄嘉善接到袁崇焕的奏折,感到事关重大不敢怠慢,急忙将奏折送往乾清宫。

  朱由校在东暖阁正与孙承宗商讨军人的待遇问题,这对军队的战斗力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自从西山军演后,朱由校忽然又想到了秦朝时的军功制,对军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才催生了强大的战斗力,如果把秦朝时的军功制与现有的兵饷结合,可能对明军的战力具有更大的催化作用。至于怎样去制定,朱由校想到了现代的军衔制,军衔是和军官挂钩的,是适应现代战争而产生的,对于当下,军衔制似乎过于超前,作用不大。军士长制度倒是挺合适,与军饷和军功挂钩,也随着军龄的服役增长而升级,对士兵的积极作用还是有不小的作用的。

  朱由校的设想是将士兵定为十级,服役超过五年的定一级士兵,以后每三年升一级,最高五级,六到十级需要军功或特殊贡献才能获得,军饷也划分十级,每级士兵对应一个军饷等级,十级军饷与团长薪俸同等。对于建有军功的士兵不限年限可直接授予相应的等级。

  这对士兵是一个不错的激励政策,能激发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勇气,就像女真人为了激励士兵许诺他们抢夺的财物归自己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处,孙承宗表示很赞同,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如何让军功卓著的士兵升任军官?总不能让真正有军事才能的士兵当不了军官吧?

  朱由校深思许久,说道:“士兵分等级是对服役士兵的优待,充分体现出服役年限长、作战勇敢、有一定军功的士兵能享受军官一样的薪俸待遇,是激励士兵勇敢作战的政策,提高当兵的自我荣誉感,与士兵晋升军官既相辅相成,又互不干扰,一级士兵真有军事才能,完全可以破格晋升连长、营长嘛!京师三大营已经改制了,军官没有世袭,如何培养军事专才,是该成立院校了,地址就在大昭山下吧!那里地处偏僻,环境幽静,平原山地俱有,很适合训练和战术研讨,你与徐光启、兵部认真筹措,北伐后,朕会挑选一批优秀的士兵深造,为日后军队储备军事人才。”

  孙承宗应命,但心里嘀咕:军官也要入学堂培养?这真是千古奇谈。

  两人正讨论着,徐光启和黄嘉善捧着袁崇焕的奏折入宫觐见。

  军机枢密处值班的无诏觐见都是有急事的,朱由校不敢怠慢,急忙宣诏二人入见。

  两人进入东暖阁,将袁崇焕的急奏上呈给皇帝御览。

  朱由校以为是什么大事,原来是袁崇焕请求在舒尔哈齐出走塔山另立门户时趁机出兵的奏请。在奏请里,他言辞恳切,列举了三国时刘备怒伐东吴,曹魏错失良机坐壁上观的典故,又列举齐宣王趁燕国之乱而灭燕的故事。

  朱由校未看完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