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36 章 六十八章(下)_乡村教师马大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外这片地方,土地肥沃,极少大灾大难,慷慨地给予那些不畏严冬,历尽险阻离开祖地的拓荒者馈赠。

  然而每一项馈赠暗中都已经标好了价格,严寒使得这里的人急需补充能量,饮食重油、重盐、重糖、爱酒水,高发中风、糖尿病,寒冷的空气考验着人的肺,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高发。

  靠山屯的人虽然不愁温饱,但离重油,重糖还是有一些距离的,中风并不常见,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却是极为常见。

  一到冬天大丽除了教学之外,最多的就是去给村里的老病号、新病号看病。

  除了感冒发烧的,最常见的就是老慢支、哮喘、冠心病。

  因为个体这三种疾病轻重各有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磨人。

  尚老师原来对这一疾病没有什么研究,毕竟她虽然家学渊源,懂得一点皮毛,却没有深究,她的志向不在医学,她甚至认为有了西医之后,中医可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直到年过四十之后,身体素质渐渐下滑,她才把家传的中医捡了起来,越研究越发现,在慢性病和调理身体方面,中药是有它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的。

  因为她本身是病人,对自己的病研究得比较深入,自己给自己开药,拿自己当试验品,也总结出了一些药方。

  不过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是医生,教大丽,是因为她觉得大丽比较有天赋,一个老师靠着几个月的短训班培训,把靠山屯的人照顾得很好,再加上她是个老师,老师掌握了一项新东西,总是忍不住要传承。

  两人用一整个冬天给村里的老慢支们治病,把病人当成“教具”研究,尚老师自己的知识底子用完之后,跟大丽一起学习研究,到底让她们俩个试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的“组合拳”。

  在她俩的照顾下,患病的村民们渡过了一个不那么难熬的冬天。

  有了好医生,人们总是喜欢介绍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传十,十传百,靠山屯有神医的消息竟然不径而走。

  先是别村的过来看病,后来是更远的一些村子的人来看病,再后来连县城的人都来找她们看病。

  尚老师和大丽对钱都不太敏感,给人看病收得钱都不算多,一次两次还好,三次以上朱逸群不干了。

  需要中药,咱家有,没有的他也有渠道拿到优质好货,何必拿药方给别人去赚钱?

  他特意跑了一趟县城打了几个长途,从之前卖药的渠道那里进了不少常用药,买了二十多个药罐子,在院子里盖了个棚子,里面垒了八星灶,专门用来熬药。

  想法什么的都有了,现在的问题是说服大丽和尚老师。

  说服的方法很简单,“尚老师,我知道您只想着治病救人,然而分文不取不是常久之计,再说了咱们村小学的校舍打我太爷爷那辈就有了,虽然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