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1章 秀色可餐_星光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1章秀色可餐

  客厅里古老的座钟“当当”的敲了三下,预示着午夜的来临,盖-里奇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这才恋恋不舍的将自己的目光从剧本上挪开。他下意识的将烟送到嘴边,却发现手里的香烟早已经燃后无奈的摇摇头,将烟头丢进了烟灰缸。

  盖-里奇合上剧本,左右活动了一下坐得有些僵硬的身体。他目光是挪开了,可思绪却依旧沉浸在剧本故事之中。林明阳在剧情结尾处留下了两大悬念:福尔摩斯的去向和“诺亚”的真实身份。

  外界一直盛传林明阳离开哈佛是因为对自己的课业失去了兴趣,但此时的盖-里奇却推翻了这个结论。看过这个剧本之后,谁还敢说林明阳对心理学不感兴趣?林明阳所有剧情都紧扣着观众的心理来进行设置,在悬念的安排上更是可以不断对观众进行一种强烈的看下去的心理暗示。

  一部以推理为主导的电影剧本能够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要知道在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类畅销小说纷纷被改编之后登上大银幕,唯独推理直受到人们的冷遇,反倒是推理小说的孪生兄弟悬疑小说成为了影视改编青睐的对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和电影的表现形式有关。

  电影一般被认为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向观众传达信息,而推理小说尴尬的地方在于,思考、分析、推理这些都是发生在人类心理层面的活动可以用文字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相比之下,电影的表现手段在展现人物内心复杂心理活动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

  电影中要想表现推理的过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通过主人公的语言展示。但推理又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如果一部电影看下来,观众们就只看到一张说不停的嘴,这样的影片注定是失败的。

  时下在好莱坞很流行的高智商电影则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用画面细节来暗示推理的逻辑。这种方式经过实践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但缺点也很明显,看起来很“费劲儿”。

  这也是时下高智商电影的通病,观众在观影的时候必须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很可能还会不清谁是谁,或者哪是哪,还在想着上一幕谁跟谁到底咋回事时,接下来新的**又来了,总之导演就是故意将观众带到脑筋急转弯的漩涡中,让观众的大脑一刻也没法闲着,眼睛也要眨也不眨,万一上个厕所回来,完了,后面一些地方很可能就看不明白了。

  这类影片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剧情能否引人入胜,让观众看不懂和让观众去思考在本质上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可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很可能被人们弃若敝履,票房一片惨淡;而后者极有可能被观众奉为经典,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人们拿出来津津乐道的讨论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