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三喜临门_重生之科技致富手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轻则挨骂,重则挨打。

  赵丽萍性格泼辣,脾气犟,一张嘴讲起话来特别厉害,就算挨了打,嘴上也能找回场子,经常把赵知学气得七窍生烟。

  赵德青从小就懂事,做事从来不出格,可以说,赵德青这辈子挨的打都与赵德彬有关。

  懂事之后,赵德彬对大姐和大哥特别感激。

  正是如此,前世,在赵德青去世之后,赵德彬才会那么痛苦。

  现在,眼见着大哥和大姐都过得很好,而且是越来越好,赵德彬发自内心地高兴。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回来,赵德彬预想当中“父母和爷爷奶奶已住上红砖青瓦的两层小楼”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

  去年夏天,赵德彬给了家里留了钱,让父母盖新房子,或者老屋干脆就不修了,全家带着爷爷奶奶一起搬到县里主。

  然而,等今年过年,赵德彬回来一看,自己家和爷爷奶奶家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

  问了父母才知道,他们怕赵德彬在外面花钱没数,把钱都替赵德彬攒起来了,准备以后给他交学费用。

  赵德彬听了以后哭笑不得,他现在怎么着也是上百万身家的人了,可父母还是担心他没钱上大学,不舍得把钱用来修房子,要一直攒着给他交学费。

  最终,盖房子这事以赵德彬掏出一本五万余额的存折结尾。

  当时,接过存折的韩义华,看到存折数字时倒吸一口冷气:“大明,你这是在外面做什么生意,怎么能挣这么多钱?”

  “我之前卖溜溜球,现在还卖糖,手里面有三个厂,三百多号工人,还在申沪买了不少地。”赵德彬解释道:“我现在还在起步阶段,大头都拿去买地了,厂子扩建也需要钱,没法拿回家太多钱。”

  “够了,够了,别往家拿了。”韩义华连忙阻止,后又试探着询问:“你扩建厂子,需要多少钱?”

  “年后三厂要新建两条生产线,大概二三十万吧。”赵德彬随口说道。

  “怎得要那么多?”

  “地皮,机器,工人,都得花钱呀。”

  韩义华直接把存折塞回赵德彬手里:“那这些你还是拿回去吧,家里不缺钱,倒是你做生意手别太散,自己要知道存钱。”

  赵德彬好说歹说,才让母亲将这笔钱收下。

  兴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自从大哥回来之后,家里就像有了定海神针,父母再也不为赵德彬的高考焦虑了,赵丽萍也不念叨赵德彬不去上学了,连赵德英的打鼾声都要比以往小得多。

  赵德彬也像被五指山压住的孙猴子,彻底把心收了回来,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认认真真地跟着大哥复习高中知识。

  当时,高考是全国采用同一套考卷。

  由于信息差,国都和申沪的复习材料要比平海的更好更全一些,更遑论胶莱一中还是在平海市下辖的县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教辅材料。

  为了赵德彬的高考,赵德青从国都带了不少高考复习材料,加上赵德彬之前也从申沪背回来了一套资料和,一来二去,赵德彬便陷入了题海之中。

  赵德彬自己实在用不上那么多复习资料,他自己留了一套,将多出来的一套给了陈文仪。

  自从弟弟们回到家中,赵丽萍回来的次数也多了些,每次都带回来不少东西。

  从入冬开始,赵丽萍便开始给赵德青和赵德彬织冬装。

  临近年关,她已经给两人织了不少东西,不仅织了毛衣毛裤,还有帽子、手套、围脖等小东西。

  赵德英看了看哥哥和弟弟收到的一大包东西,再看看自己手里的一条毛裤,他困惑地发问:“姐,我的其他东西呢?”

  “你不是已经拿着了吗?”

  赵德英难以置信地睁圆了眼睛:“我就一条毛裤吗?”

  “哎呀,大正和大明老在外地,离得远。你反正是离得近,你要的话,我再给你织。”

  赵德英哀嚎:“姐,等你织好了,夏天都来了!”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