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章 阴历二十六_四合院之周文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是周文忠要去大哈寺做席面的日子,同时也是星期天,休息日。

  上午8点整,周文忠终于在卧室里,忙活完了最后一项粉碎工作。

  把药碾子里的胡椒粉倒进报纸上包好,收在空间里。

  周文忠站起身扭了扭腰,又闻了闻袖子上的味道。

  “就干了俩钟头,弄的一身都是大料味。”

  穿戴整齐之后,周文忠离开四合院往车站走去。

  “砰!砰!”

  “再给我1个,再给我一个小鞭。”

  年味已经通过炸过的鞭炮渲染开来,有钱的小孩正拿着燃烧的小木条,在胡同里追逐起来。

  20分钟后,周文忠出现在大哈寺的门前。

  俗语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哪怕是两者离得再近,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

  虽是婚宴,但此时的寺里并没有张贴喜字。只有红纸上写着一个阿拉伯文字。

  就连门头沟的地方,少数民族结婚时,男方会张贴【双喜字】,女方家里则是张贴【喜字】,是嫁闺女或娶媳妇。一目了然就能了解情况。这是老年间的传统,

  在京城的满族同志结婚,现如今还有摸头礼,新人给长辈妇女敬酒时,该长辈得手扶额头作躲避状。后世中除了东北某些屯子里依然实行这个规矩,其他地方已经不再运用。

  在90年代或者2000年的时候,青海或者宁夏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压根就不承认外省人是一个教的。他们走出家门,来到全国各地征求善款修建清真时,身上背着的东西除了一个挎包,还得有3个搪瓷缸子。

  一个是喝水用。一个是日常洗漱,最后一个搪瓷缸子是用来吃饭的。压根不用别人的碗筷,哪怕是清真饭店。

  新疆那地方的回民吃羊小肠,京城的人就不吃这个!但是他们卖这种小吃。

  哪怕是在2020年,喝酒抽烟的少数民族不在少数。家里做饭用料酒,料酒也是酒,更别提有人用啤酒做菜。

  甘肃那边开饭店的人,大门上至今印着:清真饭店,外菜莫入。本店禁止饮酒。

  甭管什么教,只要是导人向善的就是好教。所以有些事,压根就没法说。

  “来了?请问同志您是谁家的?”

  “我是大家的!没我在,你们开不了席!”

  这个年头的人就吃这一套。有本事的人就比如高级工匠,脾气可谓是一点就爆。周文忠自然深谙此道。

  周文忠背着手走进大哈寺打量起了起来,院子占地面积不小,估计得有个2亩地(1332平方)。最显眼的就是院落中的10多颗皂角树,有些房门敞开着,屋里挂着沙袋和石锁。

  最北边的房屋则是一个通间,从清真寺外面看,就是个卖礼拜帽和纱巾、毛毯的柜台。整体来说没什么新奇的地方。

  他们不用肥皂,洗漱衣服全是用的皂角。因为肥皂里面含有猪油。

  “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