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点本123】三章 看剑_大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睛亮起的人,是楚原

  因为,姬野平这姿势他很熟悉。

  年前燕老重出江湖,第一站就是到洗涛庐来见游老,切蹉时,展示了一种长枪与鞭索结合的武功。

  由于各自的特质不同,长枪和软兵很难结合在一处形成互补,而燕老隐逸江湖之后,潜心研究二者的结合,却创出了这样一套从未有过的绝学,其名为:回互龙枪术。

  当他把这套龙枪术一使出来,游老立刻就说:“你这不是武功。”

  这话只有门里人明白。燕凌云出身于白莲教,于佛法浸染颇多,这一点从他创武功的名称中便看得出来。

  万事万物都源出于佛性,世间是佛性的变相。而万事万物又各有其形其态其用,以万象形成世间,有了世间,人才能从中参悟佛法。佛性与万象之间的关系,说是相生或相依、相附都不够全面准确,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词:“回互”。

  材质的软与硬、招法的虚与实、变化的阴与阳,这些都是兵器的“万象”,而兵器的“佛性”在于,通过实质性的接触,对敌生理造成实质性的破坏。通过玩味其间的“回互”,进而参悟世间的回互,就是这套龙枪术的实质和目标。【娴墨:作者借武功说佛法,更是说明此书写法和根基。小常和陈胜一间有回互,小雨和雪山尼间有回互,秦自吟与秦梦欢之间也有回互,程连安和小郭间有回互,长孙和吴道之间有回互……回互不仅在人,更在事,知书中人事之回互,便能解天下之回互,回互参透,便知根底,便可成佛(佛非超自然,而是明白人)。妙丰曰:“仙佛人鬼,无非是人的几种状态。”诚哉斯言。世俗多陷于名词之争不能自拔,倘把佛译成脑残,你当如何?届时习惯成就,大家都去烧香拜脑残,也一样的。重点从来就不在于名词,而在于佛的思考。佛思考者何?回互。】【娴墨二:回互是彼此相对,以此观彼,以彼照我,形成勾扣循环,有循环方能无限,恰似博尔赫斯竖的那两面“使人口无限增殖”的镜子。博老通过此镜,走入小径分叉的花园,阿哲通过回互,建立广阔无垠的江湖,两者都属佛法在人间的示现。】当武功不再以杀伤为主要目的,它就不再是武功,是什么?是法。

  佛门有佛法,道门有道法,法是准则,是规律,是门径,是阶梯,是真理。修行的过程,就是让自身来验证、符合法的过程,直到明心见性,我就是法,一举一动,一念一行都符合,就无所谓修行。高层次的格斗,就是两个人相互比较谁更符合法的过程,我的验证深,自然是我赢。输的人只是输给自己。更深入进去,就无所谓输赢,因为证法没有输赢,胜负不是目的。

  古来有很多“枪法”传世,像子龙十三枪、罗家枪、霸王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