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六元及第_带着农场下凡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样,并不愿意薛家现在就搬走。

  但薛蟠耍起横来,带着宝钗坐上马车就走。

  气的贾政没忍住的骂道,“这翻了天的混账玩意,眼里没半点长幼尊卑。”

  说完就想让人把薛蟠喊来教训一番,可话没出口,又无奈的摇摇头。

  姨夫虽是长辈,却算不上是至亲,薛蟠非要走,薛家又有京城的宅子。

  贾政的理由再多,也没拦着不让人家住自己家的道理。

  而贾母很快意识到,这里面或许还有其他的事。

  毕竟之前薛蟠也是非要搬,可被劝了几句后就没搬成。

  但这次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老太太仔细琢磨一番,却怎么都想不出个所以然。

  只能认定薛蟠这是为宝钗着想,甚至这事本身就是宝钗的主意。

  唉,一步晚,步步晚。

  看来二丫头今后是别想拿大了。

  几天后,薛家搬完东西,摆完搬家宴,殿试也到了。

  过程就不多叙述了,而且夏守忠这次一如既往的可靠。

  虽然没能直接猜到皇帝的出题,但靠着皇帝读了什么书,甚至是翻到那一页,本身就是巨大的优势。

  而且除了石仲魁外,所有士子和在场的官员都没想到的是,皇帝居然出了一道关于盐税的策论题。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殿试居然不考诗词等项,只考策论。

  这是想看看这一科士子的真才实学了?

  还是皇帝担心选自己为状元,会因为诗词而被人说闲话?

  石仲魁偷偷撇了眼坐在金殿御座上的皇帝。

  就见他的目光,居然一直放在自己身上。

  忙收紧心神,不由想着自己这几天写好的文章。

  大周虽然和辫子朝不一样,但经历了宋元、再到和老朱争夺天下,打赢了鄱阳湖之战的陈氏王朝,再到现在的大周。

  从时间来算,已经立国百年的大周,其实也和康雍时期差不过。

  而盐政败坏除了影响朝廷的收入外,最直接的坏处是边军的粮饷供给。

  以前江南盐商想获得盐引,得先把粮草运到边镇。

  可现在直接换成用银子买盐引,明面上朝廷收入确实多了。

  但多出来的这些银子,其实是从边军粮草上抢来的。

  而且让文官负责粮草供给和运输,必然会上下其手,再发一笔财。

  这么一想,能写的就多了。

  而且自己是文官,注定必须选边站队的站在武勋、边将的对立面上。

  所以石仲魁除了不写文官的那些龌龊外,根本不怕得罪武勋、边将的一通写下来,就连他自己都觉得有股畅快感。

  周围一直看着的内阁大学士和翰林学士们,见他下笔如有神助,顿时满意的微笑起来。

  在这些大臣们看来,要是连盐政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左思右想,那肯定就是死读书,不知天下事的书呆子。

  一天下来,除了午饭、方便之外,皇帝居然一直都没走。

  就凭这点,这位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