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院试可跳_穿到明朝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孟子所说的小人——也该安于劳作耕织,不得好逸恶劳,如禽兽般只图饱食逸居。

  后二比是全篇议论的中心,要写得舒长有力,写出这两排长句就耗了不少脑力。崔燮刚想闭上眼歇歇,一回首忽然看见提学官正从考棚右侧巡视过来,那双眼从别人的卷子上提起来,正和他的目光撞上。

  他心底一激灵,立刻精神起来了,目光重新聚焦卷面,文思唰地也打通了,行云流水地写出了束二小股:仍是以禽兽比人,以禽兽趋水而畏火对照小人好逸恶劳。这句写出来,连大结也有了——来让圣人对此忧思一下,就能拔高立意照应题面了。

  戴御史巡过来的时候,崔燮头也不敢抬,一笔一画精心书写,只盼着学政看在他打草稿都这么认真的态度上,赶紧相信他是个不作弊的好学生,放心离开。

  他磨磨蹭蹭地写到了最后一个字,学政大人终于动了动。谁知却不是动身,而是伸手把那张草稿拿起来,低声吩咐:“你不是过目不忘么,自己把稿子默写在卷子上吧,这份我先拿去看。”

  崔燮惊讶地抬起头,戴御史却转过身淡淡说了一声:“好生写,下一题也不得敷衍!”

  他卷着草稿纸悠悠地巡场去了,留下崔燮一个人失落地对着空白卷纸。后面有巡场的差役过来替他续水,悄悄地作了个眼色,对他点点头。

  提学大人还是很看重你的,喝水就不要你的钱了。

  崔燮误以为他的意思是“提学大人很看好你的文章,不是来找你茬的”,心口一松,赶忙摸出几分碎银子给他,喝了口热水,提笔继续推敲诗经题。

  院试的惯例是大宗师独自看卷,看中谁便取谁。戴仁拿了崔燮的稿纸,回去坐在堂上细看了几遍,只觉其风格和府试略有不同:不那么恪守绳墨,处处有典,以章句为己言;文笔更洒脱,更倾向于磅礴议论,以气势压人的古文气概。

  他便叫了迁安县训导过来问:“这学生县考的卷子在么?他县考的文章也是这风格么?回头给我调来,我要对着比较一下。”

  训导看了卷面,恭敬地答道:“也跟这篇的风格差不多。他从前受过敝县大令指点,好融古文为时文,”说着又不禁替他说了句好话:“不过文章的格式规矩是不错的。”

  戴御史并非要挑毛病,只是听那训导说他的文章是戚县令指导出来的,就想起了《戚志远公文集》里那些清丽浅近的游记,不由笑道:“真是你们知县指点的?这两人文章差得也太多了,戚大令那个倒合是个十六岁的文秀童子所作,这文章反而像个老成端重人物的笔法。”

  训导不敢非议上官,只站在一旁听着。

  请收藏:https://m.bimiw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